凌氏拳艺»论坛 内家拳艺 心意六合拳 “截断众流”圣之时者
广播台
查看: 2550|回复: 1

“截断众流”圣之时者

[复制链接]

10

主题

25

帖子

1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2
发表于 2024-3-23 19: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腾达 于 2024-3-23 19:29 编辑

“截断众流”圣之时者


   肖力行老师在《一堂风义仰诸卿》文中两次着重提到了“截断众流”法。查阅相关资料后,心中有所感想。
   云门宗之祖文偃禅师,用 “云门三句”:“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 接化学人。其嗣法弟子德山缘密禅师,演绎其语三句为:“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1918年蔡元培先生为胡适先生著作《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上卷写序,其中提到“截断众流”。上下文为:“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远在老子、孔子之前,是无可疑的。但要从此等一半神话、一半政史的记载中,抽出纯粹的哲学思想,编成系统,不是穷年累月不能成功的。适之先生认定所讲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发达史,不是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发达史,所以截断众流,从老子、孔子讲起。这是何等手段!”
   听到“截断众流”句时,我先是回想到202210月时,那时网上对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其中是用“斯人”还是“是人”,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当时我们团队的小裴写了一篇相关考证文章,后被《上海中学生报》收录刊登。我将此文章请肖师指教。肖师说要看三点,一是,要知道这句话的原意究竟是什么?二是,弄清这二个字有何区别?三是,参考文献要以清代的为主。
   肖师没有明言“斯人”还是“是人”,而是给出了此问题的考证方法。现在想来其中就有“截断众流”的方法。我国的考据学产生在明末清初,大盛于乾嘉时代。清代考据学者对传统文化典籍进行了海量的清理和爬梳。肖师截断清代之前的文献,提醒以清考据的代表著作做为考证的主要依据,不就是“截断众流”之法嘛。
胡适“截断众流”法的前提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这是质疑与求证的精神,这种精神真正触动到我的是某次训练课中,肖师讲述的一段自己的经历。这段经历是肖师年轻时上班的时候,听闻江西山区有一位山野猎人会点穴的功夫,于是肖师向单位请了长假去拜访这位奇人。当年请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肖师找到了这位山野猎人,此人在山中独居,木屋简陋不能避寒,饮山间流水解渴,采食蔬果饱腹,猎杀动物谋生。肖师与其在山林中同吃同住数日,只为“点穴”的传闻求真。最终证实那是“打穴”而非“点穴”。
   文偃禅师的“目机铢两”,我觉得在这里即是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开拓认知边界的机会,系统性的求证。之后,才有“截断众流”的资本。
肖师学武的那个年代和家庭条件是无法复制的,那时各路名家大都汇聚上海。肖师19555岁学十大形,此后一路学练了形意拳、八卦掌、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叶氏太极拳,23岁学水浪拳。受当世诸多武术名家精心指导,交往的亦是佛学、道学、书法等大家。肖师经数十年的求学与考证,终为内家拳“截断众流”,确立了十大形和水浪拳为传承拳种。
      “截断众流”若只有对过去的考证和梳理,是不够的。这让我想到自己进入凌氏团队的第四年,肖师让我写了一篇学拳三年的小结,现在想来,我写完三年小结的时候就是对自己那一个时期的“截断众流”。当时困扰我多年的是健康的问题,一天只有半天的精力,每天查看中医性味表进食。转机在肖师告诉我两点,一是像我这样年纪,没有器质性疾病的话,不应该是这个状态;二是每个人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两句话对当时的我是醍醐灌顶的。我立刻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是吃的太少太偏,运动不够,没有相信自身的调节机制。拓展了认知边界,做出相应调整后,我的身体几周里就恢复正常了。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认知上的提高,写了三年小结,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肖师文中说:“应该有方法上的创新,有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孔子所处西周,诸侯争雄,礼崩乐坏。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反帝反封建,爱国救亡。社会急需与时俱进,变革潮流不可阻挡,“截断众流”因而应运而生。
水浪拳是具有鲜明当代特征的拳种。肖师在《武术溯源之管窥》一文写道,最早的拳术是心意六合拳,俗称十大形,始于宋代。在这个基础上一路发展出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最后是心意六合八法水浪拳。刚开始十大形的形成参之以五禽戏,辅之以导引术,考之以冷兵器技击。随着时代的演变,冷兵器的技击方面越来越弱,取代的是以健身为主的导引术、五禽戏的技法凸显,直到演化成现在的水浪拳。如水浪拳中“五云捧日”健腰身,“犀牛望月”舒颈椎,针对的就是当代伏案久坐的现代病。与时俱进的,才有生命力。
   “截断众流”还需要莫大的勇气。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先生写了白话文体诗《尝试集》第一篇《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发表后收到巨大的争论,即使到当代也是褒贬不一。我没能力评价,但佩服于胡适先生敢于尝试、敢于变革、适合潮流的勇气。
   处于变革之际,“截断众流”,弄清前因,启迪后果。继先哲之经典,承前贤之要义,开时代之风气,创领域之风规,非圣之时者不能为。
       今凌门四子收徒,打破以往传统,移风易俗,诞生一个崭新的传承模式,第一代传人协助第二代传人收徒。传统的武术传承,是老师只要把拳教好就行,肖师不但教拳,还教会弟子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师。我时常后知后觉,不明就里。但也感觉到,当仁不让是勇,人不知而不愠更是勇。肖师果敢,当机立断,截断众流,成就先哲,造福后辈。

黄腾达
2024年3月2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289

帖子

13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2
发表于 2024-3-24 22: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达达大作,真切感人,厚重大气,历史意义非同一般。“截断众流”圣之时者,截断众流者,圣人也!“继先哲之经典,承前贤之要义,开时代之风气,创领域之风规,非圣之时者不能为。” 达达一语中的!体悟肖师教诲发如此感慨,非达达不能为也!
因老师在文章中两次提到“截断众流”,达达查阅典籍,举云门三句,蔡元培之序,寻出处,足见达达对老师文章之重视珍惜。回念老师“斯人”与“是人”答疑,老师考证“点穴”之奇遇,老师解惑健康问题,当头棒喝,记忆犹新,足见达达对老师教诲之刻骨铭记。由老师“应该有方法上的创新,有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一句,领悟水浪拳亦是截断众流,继而体悟为适应潮流而变革之勇气可贵,更见达达对老师的了解之深,敬佩之重,感情之真。
达达虽自谦后知后觉,然所觉所悟却高出我等众人多矣!叫人叹服!
然,没有如此高贵的老师,也不可能有今日的达达师兄。而没有达达师兄对老师如此的崇敬,达达师兄亦不可能有今日之见识。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团队的师兄弟姐妹们都能像达达师兄那样尊师重道,内家拳又何愁后继无人,凌氏拳艺又如何不能发扬光大?
晓舟 2024.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迎客亭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凌氏拳艺新媒体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头条号

B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