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9 学拳小记 这两次教拳,从小凌老师对拳的讲解,大概明白了为什么老师是这么教拳的。老师教拳熟悉的同学应该知道就是纠千里,而不提毫厘。千里就是手脚的位置、形状、方向等容易看到的东西。毫厘就是身体内在的、不易看到的东西,比如沉肩坠肘、下实上虚等。为什么说大概明白呢?因为通常的教学,不说可能就会觉得没有教这个东西,或者练这个东西。但实际上是吗?老师这两次教学指导的几个动作,比如起势会松后背,随波逐流会提胯(松垮)等(非原话,我自己理解的意思)。其实只要照着练,外因就会带动内因,慢慢的会明白毫厘的变化。只是因为毫厘的变化过于精细,非直观,不易描述,也许效果会差一些(当然对于聪明人,也许也不一定)。
不同的老师教学生,从毫厘入手是一个方法,从千里入手也是一个方法,根据事物的多样性,应该还有从其他哪个地方入手的各自方法,这也就形成了各门各派的百花齐放,估计各自方法,大家都有成就的人。所谓万法归宗,虽有不同,但最后还是殊途同归。而我们(凌氏拳艺)只是各种教学流派中从千里入手的那一支。所以,也不要纠结,为啥人家都讲毫厘,我们却只讲千里?都是同路人,他坐车,我步行。他前面快,但我练了脚力,也许后面是座山,我就追上来了,谁知道呢?
那各门各派有成就的,但为什么也有很多没有成就的呢?抛开先天资质的不同而造成的到达高度的不同,老师曾经说过,拳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变形了。我的理解,在不变形之前,是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纠正的。
本周习拳 水浪拳正常练习。偶看到自己21年7月11日的小记,文中自问上半身和下半身怎么联系起来?现在大概明白,是靠脊。但是怎么能做到四梢饱满呢?先记在这里,看看2年之后是不是又有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