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拳要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 ——听肖师讲话《一堂风义仰诸卿》有感之二 日前,肖力行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一部记录中国老师赴英国中学教书经历的纪录片。该片以客观中立的镜头,呈现了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下的现实反应。老师意味深长地表示,若能理解其中的寓意,对于我们做好拳教师将大有裨益。 纪录片中,我看到中国老师在异国他乡,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虽面临重重困难,但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我为中国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到自豪,也意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很重要的,先入乡随俗再移风易俗是至关重要的。 这次拜师仪式上听老师《一堂风义仰诸卿》的讲话,当讲到特殊性与普遍性时,我突然有所感悟:老师让我们看那部纪录片,应该是希望我们通过比较中英两国的教育法,认识到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 在纪录片中,中国老师展现了中国教育法中普遍性教育的强项,即通过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本素质基础。然而,这种方法在英国的环境下显得生硬,忽略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以适应。 英国的教育法则重视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和兴趣,这种特殊性教育无疑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杰出人才。但同时,它也忽略了普遍性教育的重要性,使得许多学生在基本素质方面不够扎实。 两相对比,英国的金字塔尖的人才优于中国的金字塔尖的人才,但是中国的金字塔中部底部的人才,优于英国金字塔中部底部的人才。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分别代表了中英两国教育的独特优势和局限,若将两者有机融合,应该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一种良好路径。 回顾老师的教拳之道,我看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辅相成的美妙。老师首先按照普遍性的教学方法,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拳法基础,随后又通过特殊性的教学方法,发掘并发扬了我们各自的独特之处,也就是“原点”。最新的事例,就是在拜师仪式前一天教婉舟。之前我教婉舟,按照老师的部署,就是做规矩、立框架,把路径走熟,方位、重心、起伏按要求做对。这是普遍性。但老师见到婉舟后,立刻发现了她十分可贵的原点,随即因材施教,解决她手用力过重的问题。寥寥数语,婉舟立刻领会。再次打拳,判若两人。老师一记拳未讲,却让婉舟的拳在短时间内迅速改观。老师说,今天的教法,只适用于婉舟。这是特殊性。 老师教拳,能够让我们充分展现自我,内心十分舒展,让我们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这是我们这一班学生能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看似我们轻松顺利就成为了内家拳高手,却不知没有老师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本无从谈起。 反思我自身的教拳实践,发现自己在应用“特殊性”教学法时十分欠缺。虽能按照普遍性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教导学生,但对于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我缺乏清楚的认识。这让我深感教学之道的深远,同时也让我明白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拳教师,还需不断地学习、尝试和总结,不断地求新求变,在传授拳艺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意。幸运的是,我们是肖力行宗师的弟子,我们可以适时地向肖师请教,对比肖师教拳和自己教拳的差别,可以获得更快的进步。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承了肖师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让我们有机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达成更高的教拳境界。 教学的核心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发现和展现自我。普遍性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特殊性教育则为他们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教育的真谛,就在于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让教学成为一种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创造过程。我也期待在这个过程中,与我的学生一同成长。 晓希 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