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2021年10月17日------2023年10月21日,相隔2年零4天,跨越了一次疫情,我从一个策办者,变成了一个旁观者,视角的不同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由于我跟周俊是同事,他一直在认真制作视频,所以我也知道了一些这次拜师的事情,听说了这次拜师仪式的筹办主要由7位学员当主力。筹备,策划,分配工作,执行,有条不紊,同门师兄师姐则给予了全方位的辅助。这熟悉的一切让人唏嘘,我可能是最感同身受的那一位。所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凌门代有才人出,向阳花木早逢春,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这,就是传承。 活动当天,小凌老师精神矍铄,着装一丝不苟,整场会议身姿挺拔,发言更是字字珠玑,振聋发聩。人生七十古来稀,有这样的劲头实在让人钦佩和羡慕。 有个小插曲,中午的时候,长廊后院有一个石桌子,老师每次都会在那边和众弟子合影,众所周知老师是一个喜欢用镜头记录生活的人。于是势必就要把石桌子抬出来,我们男弟子自然当仁不让,我一上手,这个分量,沉,非常沉。我们几个师兄弟一人一个方位,气沉丹田,嘿!结果老师一看我们几个还是颤颤巍巍,居然准备上来帮忙,妈呀,吓死了!这要是有个闪失,把腰别了,我们难辞其咎啊。 为什么要说这件小事呢,是因为在那一瞬间,看到老师要上来帮忙,弟子们纷纷劝阻的时候,突然对一些画面感同身受了。都说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曾经在好些个影视作品里看到过类似的桥段,没想到今天就切实的发生了。因为我们发自内心的爱戴着老师,怕老师受伤,诚惶诚恐,而老师也切实的关心着我们,想为弟子们分一些力,大家有一种父慈自孝的感觉,不知道这个词用的准不准确。 当天的拜师仪式进行的很顺利,耀东和丽斐的主持非常专业,小司仪们也相当出色,年纪不大,个个英姿飒爽。整个会场庄重肃穆,氛围感极佳。这次我们吸取了往期的教训,布置了四个定点摄像头,一位流动摄影师,和一位流动摄像师,相信这次的素材一定会更完美的展示出本次拜师仪式的全貌。 最后来到老师的发言环节,也是我认为的高潮部分。印象中我听过老师在相对正式场合的长发言有三次,第一次是70华诞,第二次是天道的读书会,接着是21年的拜师发言,现在则是第四次。每次发言都会让我学到很多,受益匪浅,所以这也是我最期待的环节。这次也不例外,现场优化呈现了字幕,而即便有了字幕,也有好多现场没听懂的东西,需要回头一一咀嚼,现摘取部分印象比较深的发言,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第一个印象点是,内家拳要正确传承,要做到传承宗旨是崇德,健身,自卫,且先后不可颠倒。这三个宗旨我是非常熟悉了,重点是先后不可颠倒!一道闪电划过,似乎这次凌门四子,收徒礼物就是论语一本。也想到,很多次我同事都会拿着手机给我看抖音上的一些视频,外家拳很好看的招式功夫,问我会不会。很多次,朋友问我,你学的内家拳和咏春,拳击,跆拳道这种有啥区别。很多次,有喜欢健身的兄弟,身上肌肉线条分明,觉得我们练传武的身子板很弱,不太理解内家拳。很多次,质疑,非议,我只能笑而不语。现在我明白了,因为我书读少了。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内家拳是修自己的拳,何需人言?何惧人言?又想到,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一条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中国接班人,德排第一,我觉得这句话实在是太对了,最好再加几个字——且先后不可颠倒。 第二个印象点是,金刚经的“无住生心”。其实我第一时间是没有明白的,后来我百度了“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恍然大悟,于是我又联想到了一个桥段: “无忌,我教你的还记得多少?”“回太师傅,我只记得一大半”
“ 那,现在呢?”“已经剩下一小半了”
“那,现在呢?”“我已经把所有的全忘记了!”
“好,好,好。” 这是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时候的对话,当时只觉得张三丰要张无忌不要拘泥于任何招式,以达到无招胜有招的更高武学境界。但是不代表,一个没有任何武学基础的人,因为记不住太极剑的招式,就能学会太极剑。所以这里,是不是更相似于一种无住生心的境界?不知道这个例子恰不恰当,望老师指点。 第三个印象点是,往教,游教之争。鬼谷子的“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叩门。”对么?对,也不对。对一句话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在当时的对,到现在的不对,我认为都没有问题。毕竟,我们相隔了几千年,几千年的思想开化,进步,革新,无数思想家教育家的迭代,正因为有了这些传承,才有了现在的我们。 至于往教游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种类似的新闻:某留守山区儿童,方圆十几里只有一所学校,孩子每天花几小时步行10几公里山路往返学校,终考入大学。老师在校往教有错吗,我认为没错,地理条件就那样,能数年如一日的在这里当老师,非常值得敬重。学生则更应赞扬,实属当代学子之表率。有大毅力,终得大成就。 再比如另一个真实事件:学生重病辍学,老师们轮流上门上课,曰:一个学生都不能落下。这算游教么?我觉得也算!同样,德高望重,实乃当代教师之楷模! 同门师兄师姐,用餐的时候也一直在讨论游教往教,各抒己见,热烈非常。不过中心思想,还是比较统一的: 愿有教无类,生命至上,天下大同。 是为,传承也。
晓行 23.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