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拳艺»论坛 内家拳艺 心意六合水浪拳 用脑过度,思虑过多的人多练“气沉丹田” ...
广播台
查看: 1197|回复: 0

用脑过度,思虑过多的人多练“气沉丹田”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24-7-11 23: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脑过度,思虑过多的人多练“气沉丹田”
7月7日小暑第二天上午,尽管烈日炎炎,小凌老师象以往一样准时来到大宁灵石公园教拳。先带大家打了一遍水浪拳后,老师开始逐个指导师兄弟的拳艺。
一、人有三种气
轮到指导我时,老师说道,你现在要多注意气沉丹田,上次和你讲的多注意脚其实就是让你气沉丹田。接着又说,人有三种气,一是呼吸之气,二是盘旋之气,三是升降之气。清怡是缺盘旋之气,需多注意手的动作,而你是缺升降之气,气升上去后,降不下来,练拳时多注意单脚提起的动作,多注意气沉丹田。我听了后,心里很是诧异,诧异的是,老师真是火眼金睛,洞若观火,我打拳时只觉得脑袋有点胀胀的感觉,气都聚集在头上了。
老师教拳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针对每个人当时功力的状态,削峰填谷,抓主要矛盾,指出最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对于我的水浪拳,我仍然存在手部的错误和不足,老师指出当下可以不需要拘泥这些细节,先注意单脚提起的动作,引导气沉丹田以使气血顺畅。
二、气沉丹田,以意导气
对于气沉丹田,老师还说道,在平时生活喝茶时,也可多练习,喝茶时吞咽茶水合着呼吸一起下沉至丹田,以意导气。对于用脑多度,思虑过多的人可以多练气沉丹田。
对于气沉丹田的理解,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按照中医讲“思虑伤脾”,思虑过多,精力都聚于脑,容易伤神,脾胃转运跟不上。脾胃之气是自主运动的,不受脑控,但脾胃气和脑共用一身气血。思虑多,则脑力消耗极大,“实”了脑髓,“空”了脾胃气,继而损耗的就是肾元之气。而脾胃气所伤,从一定意义上就是“元气”所伤。
多练气沉丹田,可以促进腹部内脏的运动,引导气血下降,滋养脾胃肠道,改善血液循环和消化系统功能。并且,通过腹式呼吸提高肺功能和氧气吸收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可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减少压力和焦虑。再者,无论是练习水浪拳还是十大形,气沉丹田都有利于重心的稳定,使动作更加稳定有力,有利于发出整劲。
再者,气沉丹田不是绝对的,不是一味的沉。一呼一吸,总是气沉丹田与气升百会交替进行,前者是阴,是降,后者是阳,是升,有升有降就是气宜鼓荡,通过督脉运行至百会,再由任脉下沉至会阴,实现小周天运行。最近练拳后,我直立站定,通过深呼吸气沉丹田时,会感到小腹部某个位置会跳动,会阴处也会出现跳动。
三、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老师还说道,练拳时要多注意身心放松,才能出好的效果。我的理解是养生不仅是练拳层面的动功,还需更高层次的修心,中医讲养生先养心,《黄帝内经》对于养生提倡的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我们现代人经常会已经很累了,却累的睡不着了。平时脑力思虑太多,身体气血不足,此等皆为虚亢,脑身不调,身体很疲惫了,但大脑处在阶段兴奋。身体睡下了,而心神仍然无法安定下来。
我们凌氏拳艺的十大形和水浪拳都是心意拳,这个心要做到心定神闲,这同佛家的定力、定心,儒家的“定一”之浩然之气,道家的“定观”之混元一气,基本相同。通过练拳把心定神闲的功力运用到平时日常生活工作中,可以帮我们降低焦虑,减少精神内耗,从而达到养生的更高层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迎客亭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凌氏拳艺新媒体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头条号

B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