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标准版集训,小凌老师对于我的问题主要指出了两点: 一为:琵琶遮面到天官指星那一记中间两手交汇时不是平行的。翻腕之前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翻腕之后右手向上举起。 二为:转身之后到野马追风之前,身体不要有起伏,保持身体高度不变。这个问题在其他的动作中也有发生,是我的一个老问题。小凌老师总是能在众多问题中一针见血,看到最根本的一点,对于标准版的订立以及未来教学的方向给了我很大启发。
接下来老师借晓希老师起式的脚距也给大家讲解了何为标准。起式动作一般来讲,讲究脚分开与肩同宽,但老师说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的,其实可以再窄一点。脚与肩同宽已经是最宽,不能再宽了,到肩膀是极限,不好超过肩膀。打拳也好、做事也好、做人也好,最高标准:自然而然。站立就是自然状态,这一点大家都要注意。
讲到抽梁换柱这一记,确定了标准化打法:进—退—进,也就是说教学生的时候按照统一标准来打,而大家自己练习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
老师又提到,常说打拳时候要有一个“假想敌”,这个“假想敌”不是意象的,而是具象的。比如风摆荷叶那一记,手挥舞的高度应该是对着对象的下巴,扭一下,如果幅度太大就没办法制约到对方了。
还有一记枕流逆袭,“逆”字在于,意识放在后手,用后手带动前手,手掌之间相对的气息不断,有拉伸感,这个要求很高,希望我经过不断练习,可以早日在打拳当中感受到气息流动。
婉舟 2025年4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