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拳艺»论坛 内家拳艺 心意六合水浪拳 于拳路中见初心,于细节处悟修行 ——水浪拳半载习练小 ...
广播台
查看: 295|回复: 0

于拳路中见初心,于细节处悟修行 ——水浪拳半载习练小记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25-9-20 17: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侣途38258 于 2025-9-20 17:21 编辑

于拳路中见初心,于细节处悟修行
——水浪拳半载习练小记
                               侣途

   自311日跟随晓希教练开启凌氏心意六合拳(水浪拳)的线上视频集训,至913日上半套学习完成,半年时光不仅是拳路的重新梳理,更像是一场关于“专注”与“敬畏”的修行——我终于跳出“线下才是真学习”的固有认知,在屏幕两端的联结里,触摸到传统武术传承的另一种温度。

   从前总觉得拳艺停滞是“练得不够多”,直到这次视频学习才恍然:比重复更重要的是“精准”。晓希教练近乎执拗的“抠细节”精神,像一把精细的刻刀,剖开我习以为常的“惯性动作”:如沉蚌献珠,重心不要挪,手多绕了一下,落位重心依然在后;临崖勒马,习惯性步伐迈小了,要跨大一些;顺水推舟,右手不是绕圈,而是直上直下护住中线;五云捧日要捧大圈,在指点下终于纠正过来了;而高山流水至踏雪探梅那一段,以及熏风扫叶燕子衔泥那两段,一直是我在上半套中的的弱项,看着视频是理解的,自己打又不对了(可能还需要有机会向教练们线下请教。)以上等等这些被我忽略的“小动作”,恰是拳艺精进的“拦路虎”。晓希教练逐帧拆解、反复示范的耐心,以及私信发我准确动作视频的用心,让我明白:传统武术的传承从不是“大概齐”的模仿,而是对每一个动作、每一处发力的极致较真——这既是对拳种的敬畏,也是对学习者的负责。

   更让我触动的,是晓希教练面对疑惑时的“不掩饰”。好几次视频集训中,针对几记动作到底应该手放到哪,角度方位准确位置提出探讨,她坦诚自己对已掌握拳术的解读仍有不确定,当即暂停讲解,联系资深教练请教,直接在视频集训中讨论、补充教学。那一刻,“学无止境”不再是一句口号:真正的传承者从不是“无所不知”的权威,而是敢于承认局限、始终保持求知欲的“同行者”。这种谦卑,比任何精湛的技法都更有力量——它让我意识到,练拳与做人相通,放下“怕出错”的执念,才能真正打开进步的空间。

   而整个团队的氛围,更让这份线上学习有了“归属感”。从固定的集训时间、提前发布的上交作业内容,到课后教练逐人反馈再纠正视频作业,没有松散的应付,只有“把每一步走扎实”的严谨;没有“我懂了就够了”的浮躁,只有“相互印证、共同进步”的谦虚。这种“有组织、有纪律”,并非刻板的约束,而是对“传承”二字的郑重对待——让每一个远程学习的人,都能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一个用心守护传统的集体里,慢慢靠近拳艺的本质。

   如今水浪拳上半套已梳理完成,但这段经历留下的远不止拳路的记忆:晓希教练教我的,是“于细微处见真章”的专注;团队传递给我的,是“以敬畏心做传承”的坚守。往后再练拳,目光会更沉,心境会更静——因为我知道,拳路的长度有限,但对技法的打磨、对初心的坚守,永无止境。也希望自己好好学习纠正下半套,努力 提升拳艺,有机会为团队的教学传承出一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迎客亭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凌氏拳艺新媒体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头条号

B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